前三季度苏州逼近2万亿,扬州再度领先盐城,“苏超”冠军城市也要竞逐“大海新晨”
文/耿朴凡
绿茵场上的对决暂时告一段落,江苏“十三太保”经济赛场的比拼还在继续。
11月6日,无锡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,江苏13个设区市前三季度“成绩单”至此全部出炉。


江苏各设区市前三季度经济增速 制图:新苏商
新苏商注意到,前三季度,江苏五座“万亿之城”挑大梁,GDP贡献超“半壁江山”;苏州经济总量逼近2万亿关口,走出“稳中有进、向新向好”的态势;“腰部”双雄扬州、盐城经济较量仍在持续,首届“苏超”冠军城市泰州也以“三个不相信”的城市精神特质逐梦“大海新晨”。
苏州逼近2万亿
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增20.6%
今年前三季度,广东和江苏双双进入“十万亿俱乐部”,领跑全国。
展开全文
其中,江苏以102811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,紧随广东之后,双方差距缩小至2366亿元。
经济大省挑大梁,经济大市更当勇争先。新苏商注意到,江苏省内苏州、南京、无锡、南通、常州五座“万亿之城”发力,前三季度五座城市GDP总量达63632.84亿元,占据全省GDP的六成多。其中,苏州更是以5.5%的增长,总量逼近2万亿关口,也是全国首个前三季度GDP逼近2万亿的地级市。
具体来看,苏州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,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,工业“主引擎”作用凸显。前三季度,全市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.9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7%,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产值增长面达73.5%。
苏州正由制造大市加速向智造枢纽蜕变:前三季度,苏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096.5亿元,同比增长6.3%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.1%。智能车载设备制造、集成电路制造、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5.7%、72.3%和13.6%。电子元件、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1.1%和20.6%。
此外,作为外贸大市,前三季度苏州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元,达20244.4亿元,同比增长6.1%。
积极因素不断积累,发展质效稳步提升,苏州全年经济走势已呈现“稳中有进、向新向好”的态势。当前,苏州正坚定信心、鼓足干劲,全力冲刺四季度,实现“十四五”圆满收官。
扬州领先盐城61亿元
“腰部”双雄追逐战仍在继续
今年上半年,在头尾不变的情况下,江苏“腰部”双雄经济位次发生变化,盐城以9.27亿元的微弱优势反超扬州。不过,“腰部”双雄追逐战又有新战况。
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25.15亿元,同比增长5.5%;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64.1亿元,同比增长5.6%。扬州暂时守住自己“第七”的位次,并将差距扩大至61亿元,变量或在其链群发展能级的有力提升。
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扬州产值排名前十的重点行业拉动作用显著,汽车制造、铁路船舶、电子设备三大行业分别同比增长25.8%、17.4%、13.9%,合计贡献率达60.4%。6大主导产业集群对全部规上工业贡献率达90.2%,“汽车及零部件”产业集群的产值同比增长19.4%,“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”产业链产值更是大增29.3%。
据悉,扬州地处江苏中部,发展态势长期处于中游。这几年,这个曾以文旅出圈的“慢悠悠”的城市,突然加快了发展速度,提出要“冲破居中思维”“走出舒适区”。究其原因,除了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外,还有盐城等城市“穷追猛赶”的外部压力。“苏北五虎”之一的盐城,与扬州同在江苏“腰部”。这两年盐城“步步紧逼”,与扬州的“攻守战”是江苏经济看点之一。2023年,双方经济总量差距不足20亿元。2024年,扬州以6.0%的增速、近30亿元的差距守擂成功。
你追我赶、争先进位,已成为两座城市的共识。近年来,扬州确立“613”产业体系后围绕该主线持续发力,盐城聚焦“5+2”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23条重点产业链重点发展,双方都正向着“万亿俱乐部”发起冲击,这也意味着“腰部”双雄的“万亿之城”追逐战仍在继续。
新苏商注意到,前三季度盐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5%,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,汽车制造业、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分别大幅增长26.7%和31.3%,势头强劲。冲刺四季度,盐城表示将直面问题挑战,坚决打好“收官战”。
向“大海新晨”前进
“苏超”冠军之城喊出万亿目标
11月1日晚,泰州队通过点球大战战胜南通队,以4比3的比分夺得首届“苏超”冠军。位居“苏中”的“小透明”泰州,创造了属于自己的“凤城奇迹”。绿茵场上“一黑到底”,泰州在经济赛场上也显露出更大的野心。
新苏商了解到,经济总量紧随扬州、盐城之后的泰州,是江苏“万亿之城”的后备力量。2024年10月,泰州喊出“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树立更高追求,努力实现GDP超万亿目标”。当年12月,泰州提出要“锚定‘十五五’末GDP超万亿目标奋力攻坚”,不断提高泰州经济在全省的占比和贡献、不断提高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中的位次。今年2月的蛇年“新春第一会”上,泰州再次强调,必须跳出“居中思维”,拼尽全力,苦干实干,以更好更快的发展迎头赶上。
前三季度,泰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9.59亿元,同比增长5.4%。尽管总量上距离扬州、盐城有一定差距,但泰州产业发展亮点频出,致力构建以“大海新晨”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“大”即大健康产业、“海”即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,都泰州引以为傲的“王牌”产业。泰州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(包括医药、医疗器械两条产业链)已成为当地地标产业,集群不仅拥有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医药园区——中国医药城,集群所在的“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”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该板块还培育出3家医药工业百强榜企业和9家A股上市企业。今年前三季度,泰州医药产业集群完成产值415.3亿元,同比增长11.8%,预计全年完成产值540亿元。而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则完成产值698亿元,同比增长21.5%,预计全年产值超900亿元。
除了“大”和“海”,泰州正努力挖掘新的产业增长点,并将目光放在了“新”和“晨”。“新”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,化工及新材料、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,以及新能源产业集群等。“晨”则是面向未来的“晨光产业”,泰州聚焦合成生物、基因技术、AI等领域,积极推进“优势产业未来化、未来技术产业化”。
“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,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”,这“三个不相信”,是泰州城市精神的铮铮誓言。泰州表示,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,以产业创新为动力,加快建设长三角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,为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贡献产业力量。
编辑:张静文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