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民特稿|“公务汪”护轨20年

Connor 火必交易所行情 2025-10-07 1 0

新民特稿|“公务汪”护轨20年

宋王缘(左)和顾晨瀚带着“幺幺”“薯条”去人民广场站执勤

10月1日,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人潮涌动。换乘大厅里,一头身着“上海轨道”字样马甲的德牧正专注嗅闻乘客行李。它叫“幺幺”,快3岁了,是轨道交通上的“老警员”。

接近中午时分,“幺幺”在一个米色行李箱旁停下,训导警员宋王缘请乘客配合开包检查,发现无异常后,宋王缘敬礼感谢,乘客也笑着予以理解。这一幕,是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分局警犬支队20年守护轨交平安的缩影。

2006年,国内首支成建制的地铁警犬技术工作队伍在上海成立,这些被乘客昵称“公务汪”的特殊警员,年均查获违禁品3000多起,成为上海城市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。

新民特稿|“公务汪”护轨20年

训导员与警犬交流

一、嗅爆犬仪器无法替代

每天早晨,当班巡逻的民警先把警犬带出犬舍“散放”(清空肠胃),再带它们听取岗前训示,掌握工作内容。接着,他们带着警犬坐上特制警车,前往上海各大轨交枢纽。

展开全文

国庆节当天,“00后”训导员宋王缘、顾晨瀚带着“幺幺”“薯条”组成工作小组,去人民广场站执勤,先嗅检重点部位,再对人流密集区实施动态巡逻。他俩都是科班出身,宋王缘入队3年,对轨交犬防有自己的体会。“电影里的警犬无所不能,但那种犬百年难遇,警犬本身是需要分工的。顾晨瀚牵的波音达犬‘薯条’是‘狗中直男’,热情高,耐力足,工作量大,但遇到不顺时脑子转弯慢,我带的‘幺幺’是大型犬,兼顾搜爆和防暴,服从性好,忠诚度高,这种搭配更适应复杂情况。”

趁着客流稍稍减少,宋王缘讲起了与警犬的作训生活。“‘幺幺’爱玩毛巾卷游戏,我就对它完成任务后进行奖励,比如识别出危险品,我向它抛个几十厘米长的紫色毛巾卷,它马上用嘴咬着玩。”正说着,顾晨瀚顶了一下宋王缘的肩膀,原来他注意到一头拉布拉多导盲犬正领着残障人士过来,为了不影响同样工作的“友犬”,两位警员牵着爱犬不动声色地缓步到别的角落,待导盲犬走远,他们再回来……

正常情况下,轨交警犬一次连续工作4小时,每巡逻一段时间会休息数分钟。“幺幺”“薯条”这个班次只碰到了个位数的违禁品,大多数乘客遇到携犬民警要求开箱检查都很配合,不少人还把手机伸过来摄像拍照。

“在搜爆查危领域,警犬有着仪器无可替代的优势,它们感觉灵敏,误报率非常低。”警犬支队教导员钱鹰说,“由于地铁站内人流密集,警犬不会在搜寻到可疑物时大声叫唤,而是静静卧在可疑箱包旁,用身体语言示警。”据她介绍,包括轨交警犬在内的综合防范措施共同发力,加上全民安全意识提升,上海轨交查获违禁品的数量呈逐年递减态势。

密集的客流中,警犬如何有针对性地嗅检呢?“工作中,我们会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预判,再配合警犬嗅检。比如说春秋两季是房屋装修旺季,常有夹带油漆、香蕉水等易燃危险品进站现象。”宋王缘说,“训导员最大的快乐是什么?就是每个班次圆满完成或训练课目突破时,和警犬在一起亲热,听爱犬高兴叫几声,这表示它们也很自豪!”

新民特稿|“公务汪”护轨20年

波音达警犬准备对行李箱嗅检

二、“黄埔一期”从零开始

警犬支队基地有面荣誉墙,记录着训导员和警犬共同获得的荣誉。荣誉背后,是训导员与警犬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与成长。

作为警犬支队元老,钱鹰对初创岁月记忆犹新。“20年前,还在基层派出所的我接到调令,去梅陇训练基地参与地铁警犬大队组建,也就是今天警犬支队的前身。”作为女性,又无养宠经历,钱鹰只在译制片《警犬卡尔》里对犬类有点感性认识,如今要跟警犬朝夕相处,生理、心理多少有点障碍,“进队后才发现和我一样的同志比比皆是,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
包括钱鹰在内,首批入队的有30人,配备警犬也是30头,全是体态较萌系的拉布拉多和史宾格。“队领导用抓阄分配,谁抓到号码,就去对应号牌犬舍。”钱鹰“抓”到快一岁龄的雌性黑色拉布拉多犬,“照老师教导,我先观察狗的鼻子,发现湿漉漉的,这证明非常健康,因为狗的鼻头布满嗅觉神经、鼻头潮湿易于和空气接触,从而感到气味,狗的嗅觉比人高出百万倍,所以空气中残存的微量气味,它都能嗅得出来”。

老师对这批“黄埔一期生”要求很严,布置的头道作业是给警犬起个富有个性的名字,自己打扫犬舍、喂食,洗澡,从头培养感情。钱鹰给自己的“黑拉”起名“娣席”,为了让它消除戒心,她精心准备一天两餐,还躺在犬床上,让警犬边吃边熟悉她,从而放下戒心。让钱鹰开心的是,虽然是队里屈指可数的女训导员,但她带的“娣席”成绩出色,完训时教官打趣地说:“没训废,合格。”

2006年6月5日,原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交通分局警犬大队正式亮相。据专家介绍,较早有地铁网络的国家里,在“技防、物防、人防”之外增加“犬防”很普遍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纽约地铁曾沦为“犯罪温床”,歹徒出没地铁车厢,毒品、汽油等违禁品肆虐,纽约警方便在站内安排携犬警察,效果立竿见影。新世纪初,上海轨道交通爆发式增长,日均客流量几何级增长。上海警方就在明珠线(轨交3号线)夜间巡逻中使用了大型警犬“汤姆”和“林达”,同时在地铁几大站点实施警犬巡逻,积累了经验。

随着上海轨道交通里程增至896公里,警犬大队升格为警犬支队,一线执勤犬数增至90余头,犬种扩展到6种以上。据钱鹰介绍,每头警犬由一名民警带领,每天基本与轨道交通营运时间同步上岗,重点驻守人民广场等人流密集站区。高峰时,警犬不上拥挤车厢执勤,而是专注站厅和站台安防。

据钱鹰回忆,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警犬队成立后的首次大考,除了地铁安检,还进驻世博场馆搜爆。“那段时间,多头警犬创造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的纪录,查堵危险品上万件。”随着经验积累,上海轨交警犬技术规范不断升级,2021年由他们参与制定的《警犬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区域搜爆犬使用规范》已成为全国行业标准。

新民特稿|“公务汪”护轨20年

新警犬接受搜爆训练

三、一犬一生一知己

在轨交警犬支队核心区,干净敞亮的犬舍里传出此起彼伏的吠声,拉布拉多的稳健呆萌,史宾格的摇头摆尾,波音达的激情四射,德牧的不怒自威,无不跃然眼前。

犬舍后面的训练场上,训导员张毅正对警犬进行服从训练,他手持犬只喜爱的牛肉干,在受训犬面前站定,观察其反应,犬只非常平静,没有扑跳行为,直到张毅发出“吃”的指令,将食物放在地面,它才动嘴,张毅则用抚摸奖励。钱鹰介绍,这属于训犬基本内容,其他还有坐、卧、叫、衔等,“训练中,训导员往往一个动作要重复上百遍。有人说,这不是训犬,而是给训导员搞体能训练。”

据张毅介绍,轨交警犬不太突出身形健硕、力量十足,更侧重聪明、稳健和温顺,像枢纽站执勤多选“亲和力高”的拉布拉多、史宾格。“前者有大将风范,少有漏检,工作状态稳定,后者相对奔放,毕竟在车站执勤对警犬来说也挺消耗体能,堪称‘热情之花’的史宾格就能很好互补。”

张毅带的第一头警犬就是史宾格“玛丽”。“几个月封闭培训,既成就了‘玛丽’,也重塑了我的生活。”张毅回忆,“玛丽”一度训练成绩不佳,不时会来点“假警报”,头一回进地铁,看到人来人往,“玛丽”也很焦虑,拒绝执勤,不时向乘客发出低吠,每次地铁开过扬起气味,它都会打喷嚏,也不敢坐自动扶梯……这些都是应激反应的征兆。但训犬要以鼓励为主,尽量少“批评”,而是以抚摸、喂食等“正面引导”。

这些年来,警犬支队已形成科学的标准训练流程。中队长宋世超介绍,如今入队警犬基本从“六月龄”以上的犬种遴选,在训犬基地接受4个月初训后,再到警犬支队接受一个月适应训练和环境锻炼,经考核后上岗。“我们训犬的原则是‘爱心、耐心、做游戏’,评估狗的记忆力及学习极限,通过练中玩,玩中练,认识并赞许狗狗的进步。”宋世超动情地说,对训导员来说,可能从警生涯会有几头犬陪伴,但对每头警犬来说,训导员是唯一的知己,这种感情锁扣难以松脱。

服从性课目后,警犬会进入搜爆训练。“首先要让其知道爆炸物的气味,先在无干扰状况下使其熟悉、牢记,再将其混入多种味觉干扰物中,如将爆炸物放进一只行李箱中,而同样的箱子有很多个,让警犬来寻找,当它嗅出后会以特有方式向训导员报告。再下一步就要增加味觉的干扰,如把爆炸物放到轮胎中、汽车内再放些辣椒、榨菜、香水等,经过反复的练习、训练使其逐步适应,成为一条合格的搜爆犬。回到队里,加入复杂性训练,比如录音,助训员特意拿着手机制造干扰声响,避免应激反应。轨交人群潮汐式,组织模拟场景。”宋世超说。

轨交警犬的平均服役年龄是5至8年,退役后都由队里统一饲养。“每头带过的警犬离去,都会很伤心。”张毅回忆起送别“玛丽”的情形:“我陪着它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,那会儿,其他同志会自觉离开,让我们独处,就和家人离世一样。每个训导员都要面对这一天。”

四、从“躲着走”到“求合影”

“警犬会不会突然咬人?”“吓到老人小孩怎么办?”“我们能摸摸它吗?”这些问题,出勤的训导员被问过无数次。事实上,轨交警犬都经过严格的温顺性训练,带犬民警会确保警犬处于控制范围内,但为了不影响工作,警方还是希望乘客不要逗引它们。高峰时段,警犬主要在换乘大厅等开阔区域巡逻,遇到乘客明显有害怕、避让的情况,训导员会主动牵引警犬绕行。

“当初我带的那头‘可可’首次进站,有位女士吓得直接跳到闸机上。还有位女士刚见到‘可可’很害怕,可检查后却说‘它没我想象的凶,也不乱叫’。这些年,养狗爱狗的人越来越多,现在我们执勤时总有人求合影甚至想要投喂,我们还得花功夫劝导。”队里的“老法师”李东海感慨,这些年出了好些警犬明星,“最新的网红号称‘轨交F4’,分别是德牧‘幺幺’、拉布拉多‘托尼’、史宾格‘阿彪’和波音达‘T爆’,是队里的四大工作犬种,都自带流量。”

评论